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,每年農歷四月初八,人們都喜歡用烏米飯作為節日食物。這種烏米飯色澤烏亮,清香撲鼻,別有風味。據說這一天吃了烏米飯,不僅可以免受夏季蚊子吮咬之苦,還可治痢疾。
那么,南方人是怎樣發明這種清香可口的烏米飯的呢?民間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傳說。
在杭州近郊,人們傳說農歷四月初八吃烏米飯,是為了紀念戰國時齊國著名軍事家孫臏。而在浙江寧海一帶,人們傳說是為了紀念牛生日。而佛經里則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:
漢朝時,有個名叫劉向的讀書人,上京去趕考,路過華山神廟,與神廟里供奉的一位女神華岳三娘相戀成親。此事激怒了天神,將三娘壓在華山腳下的黑風洞中,并派遣夜叉小鬼前去看守。
在黑風洞中,華岳三娘十月胎滿,生下一個兒子,取名“沉香”。沉香長大后,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他孝敬母親,就奔赴華山,入地獄給母親送飯。但每次送飯到獄門,都被守門的餓鬼搶去吃了。
后來,沉香想了一個辦法,用烏葉染米,煮成青黑色的烏飯送往,餓鬼便不敢吃了,他母親才得以飽食。后人以沉香孝母,竟相效仿,在四月八日這天做烏米飯,先供祖先,然后家人圍食。“四月八吃烏飯”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。
烏米飯是用烏飯樹的葉汁浸泡糯米后制成的。祖國傳統醫學認為,烏米飯有止乏除困、強筋益氣、補身養顏的功能,長年吃它可延緩衰老。烏米飯實為我國傳統食療之佳品。